“绿色食品牌”,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首张牌。
民以食为天,吃是头等大事。
“绿色食品牌”有多重要?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2019年,云南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037.62亿元、同比增5.5%,居全国第3位。
云南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1870万吨。
云南出口农产品331.2亿元,增长29%,占全省出口额的31.9%,成为云南第一大出口商品。
云南“绿色食品牌”八大产业综合产值达5780亿元,增长了20.8%。
云南鲜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和坚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
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全国第1位,蔗糖、茶叶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2位,桑园面积和干蚕茧产量分居全国第3位和第5位。
当然,云南从农产品大省迈向绿色食品强省,乃至于世界一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比如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效率,让我们以蔬菜为例。
山东省蔬菜播种面积3262.97万亩,约占全国的1/10;总产量1.18亿吨,约占全国的1/7。
云南省蔬菜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产量2304.14万吨。
忽略品种差异,用小学数学可以算出,云南蔬菜平均每亩产量1.28吨,山东呢,平均每亩产量3.62吨,另一个农业大省河南,平均每亩产量2.94吨。
为什么?
“抓有机”,守护好良田沃土
虽然山东和河南的国土面积加起来都要比云南少一个立陶宛。
但云南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重要、产业结构多样,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像有的地区一样,一个产品覆盖上千万亩,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靠规模化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
还有一个因素是化肥。
不要小看化肥。中国在全球7%的耕地上,使用了30%以上的化肥,生产出全球占比24%的粮食产量,最终养活了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0%。
也不要妖魔化化肥。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多施肥才能多打粮食是很多农民朋友的共识,在我国很多地方,庄稼这枝“花”,几乎全靠“化肥”当家,广泛用在了谷类作物、蔬菜、水果、油料作物、棉花、豆类作物、糖类作物、烤烟……
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农户建造的大棚
我国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差异较大,从化肥施用总量来看,大体上呈现从东到西的递减趋势,其中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用量较高,而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化肥用量比较低。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跟人一样,吃少了会饿着,吃多了会撑着——对人来说是消化不良,肠胃功能受损;对土地来说,就是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土地的功能被破坏。
农民朋友感受颇深的“增加化肥用量不增加产量”甚至“化肥用得越多产量越低”、农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品质恶化、效益低等等“乱象”逐渐成了普遍现象。
2015年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组织开展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的就是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到2019年,我国化肥农药的用量已经连续3年减少。
虽然云南化肥用量相对较低,但云南也相当重视这个问题,不仅提前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还直指问题的关键——土壤改良。
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六大举措中,“抓有机”不仅包括有机食品、有机认证,还包括化肥农药减量和支持土壤改良。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通过土壤改良、良种推广、完善设施等措施,提升茶园绿色生产能力。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强化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推进机械化生产,提升基地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水平。
云南省长阮成发非常重视生态,一再强调,让绿色成为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决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
云南的物种优势和微生物产业链
云南,她的面积比日本略大,达39万平方公里;云南,她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几乎全中国的农产品在云南都有种植。
航拍云贵高原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具备地理、气候、物种、生态、开放五大独特优势,已与东北大农业、江浙集约农业、京津沪都市农业一起,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典型模式。
同时,云南农业还和周边的南亚东南亚国家构成明显的互补性。可以说,今天的云南农业,面对的是一个高原省份的大航海时代。
持续发展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意味着云南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市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园子、肉铺子、鱼池子、药盒子……
北上京津沪,南下广深珠;闯南洋,进中东;入欧洲,进北美……这就是当代云南农产品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还要特别强调云南的物种优势。除了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等美誉,云南真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而且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适应强,对于发展微生物食物、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保极为有利。
在云南必将形成的微生物产业链中,微生物肥料一马当先。
工作人员在生产基地观察使用复合生物菌剂的重楼的长势
长期以来,因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土壤板结、营养成分降低、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担忧。微生物肥料因其具有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等特点正受到广泛关注。
国家也大力推动微生物肥料发展,鼓励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修复方面的技术研发。2013年,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微生物肥料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微生物肥料已成为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等作物的主力肥料。专家表示,未来微生物肥料将占肥料总量的15%左右,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
1%的微生物能做很多事
健康的土壤中除了45%左右的矿物质即土壤本身之外,还要有25%左右的空气、25%左右的水、5%左右的有机质和1%左右的微生物。
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来的重要。
土壤中1%左右的微生物正是这样的关键因素。就好比人生,1%的梦想给人生增添的色彩,要远远超过99%的现实。
物质世界是有机和无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植物和动物相对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来源、互为补充。微生物不但直接参与每个环节,而且是整个循环系统的媒介和桥梁。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有强大的分解能力,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今年10月将于昆明举办国际性盛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所谓的生物多样性就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过程的总和。
土壤里的各种污染,譬如农药残留、化肥成分残留、各种重金属等等,怎样才能得到消解、降解或者无害化转化?怎样才能保证农产品不被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靠的就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谢过程中,对上述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固化、转移以及新的无害化合成等等,从而达到彻底降解目标,恢复土壤健康。
把从土壤中分离的有益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培养,再还原到土壤中去,起到降解土壤污染、破除土壤板结、拮抗病原微生物、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等作用的生物制剂就是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菌肥)、生物有机肥三类。微生物菌剂对应的标准是国家标准《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在微生物肥料中执行标准最严格,对有效活菌、杂菌率要求最高
微生物肥与化肥、有机肥都能给植物提供营养,只不过提供的种类和方法、数量、速度不同;有机肥料可以供给作物多种养分,但数量小,供给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物吸收率高。微生物肥在给作物提供有机质的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养分种类丰富,肥效持久,同时还能抑制有害病菌等。
一个好的施肥方法并不是不施化肥,而是要做到化肥和有机肥、微生物肥的合理配比,既能增产增收,又能培肥地力。
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比例已经达到45%至60%,美国的使用比例高达60%至70%。可以说,如何用好化肥以及替代化肥的有机肥、微生物肥,在保护好土壤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效率,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梦想照进现实的基本盘和底色。
点击“在看”或转发都是对我们的鼓励,谢谢您的支持!
云南首台国产化计算机在蒙自下线:通过云直播,北京、昆明、蒙自3地分同步见证
三张牌|保山的商机真是牛:目标产值100亿元,关联商家看过来
澜湄汇|我们想把“深圳模式”带过去: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常振明谈皎漂港签约的10年历程
干了12年,大柱山隧道通了:这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境内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